6 月 24 日,有市场消息称,国内最大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已经暂停赴港 IPO。

此前该公司曾试图融资 5000 万至 1 亿美元,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购,致使该公司暂停了赴港 IPO 的计划。

24 日下午,据格隆汇报道,一位接近喜马拉雅的知情人士透露,喜马拉雅目前上市计划正在正常进行中,并未暂停。

喜马拉雅曾于去年 4 月在美国递交招股书。但公司不久后中止了赴美 IPO 的计划,并于 9 月 9 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撤回上市申请。

四天后的 9 月 13 日,喜马拉雅转向港股申请 IPO。

据港交所官网披露的招股书,如果喜马拉雅未能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前上市,或需要赎回 A 轮、B 轮和 C 轮优先股股东的股票,并支付利息;如果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未能上市,或需要赎回 D 轮和 E 轮优先股股东的股票。不过,喜马拉雅赴美上市遇挫之后,2021 年 8 月 25 日,A 轮、B 轮和 C 轮优先股股东已经同意,将开始赎回日期从 2021 年 12 月 31 日延长至 2022 年 10 月 29 日。

今年 3 月 29 日,因上市规则规定的审计数字过期,喜马拉雅更新港股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为联席保荐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战略投资者。

业绩方面,2021 年,公司营收 58.57 亿元,同比增长 42.68%;年内经调整亏损录得 7.59 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 5.39 亿元,同比扩大 40.8%。

用户方面,2021 年,喜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 2.69 亿,同比增长 24.43%。

据灼识咨询,2021 年,就在线音频收入而言,喜马拉雅在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占比为 28%。

日前,新浪财经曾报道,喜马拉雅正考虑最快下周启动香港 IPO 计划。报道指,公司正为 IPO 引入基石投资者,集资可能不足 1 亿美元(7.8 亿港元),如果进展顺利,喜马拉雅可能考虑 6 月 30 日(下周四)左右开始接受机构投资者认购。

但今日有市场消息称,由于投资者普遍信息不足,在与潜在投资者的早期谈判中,喜马拉雅遭到了冷遇。且因该公司的部分私人股东要求推出,喜马拉雅决定暂停 IPO。

随后,一位接近喜马拉雅的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喜马拉雅目前上市计划正在正常进行中,并未暂停。

另有喜马拉雅内部人士告诉 ZAKER 新闻,公司没有暂停 IPO 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全球首部《哈利 · 波特》官方授权中文有声书正式上线喜马拉雅。

该有声书由全球数字出版商 Pottermore Publishing 授权、喜马拉雅制作、光合积木配音。



目前,《哈利 · 波特》有声书合辑已更新至第二部第六集,累计播放量超 452 万。

喜马拉雅称,未来将会继续与全球出版方、内容版权方合作,在内容制作上持续创新突破。

作者|李未泯

编辑|曾宪天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将如何影响直播业,抖音、视频号开启资质审核

对于网络主播专业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微信、抖音已开启相关审核
《规范》下发后,多平台已开始对主播资质进行管理。
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规范》下发之前,抖音内部已对类似的执业资质进行筛查,对于涉及医疗、财经、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专业直播,均已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资质,例如法律直播需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规范》出台可能对大型平台造成明显影响,许多相关领域主播此前并未取得资质,此后或许不再能从事直播。”该人士表示。
腾讯旗下微信视频号团队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复称,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微信视频号运营规范》《微信视频号直播行为规范》《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相关规定,平台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类型)的账号完成认证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平台将根据违规程度给与封号、掐断直播、限制推荐、扣除信用分等处置。
“微信一直积极维护平台内容生态健康,对违法违规行为和内容持零容忍态度。为保障用户安全,规范相关行业直播以及短视频发布等行为。”视频号团队表示。
视频号团队还表示,平台有严格的资质管理,除通过认证体系来加强资质管理外,还会结合用户举报、平台巡查、机器发现等方式加强直播与短视频开播和发布内容管理,同时平台将会通过定时发布平台公告等方式,加强创作者教育,强化合规认知。
另一位游戏直播平台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平台上以游戏直播内容为主,高专业水平直播内容较少。而《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刚发布,日常对于平台工作影响比较多的应该是审核、合规运营方面的内容。“估计内部也是要有一段时间来消化和制定具体的调整规范。”
截至发稿,抖音、快手、B站均未回应此事。
专家:有资质主播或成各大平台争夺方向
一位从业人士告诉记者,平台对相关资质的认定,应该和国家对相关行业的规定一样,比如医疗机构必须有医疗从业资质,教育行业必须有教师资格证等,各平台要求基本类似。
“在《规范》下发后,平台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分为三类。”长期关注直播行业研究的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首先是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规范的主播,需要及时整改。第二,要进行平台生态的整治,对现有主播加强培训、组织学习,做好对主播相关资质的筛查工作。第三,对于受到影响的领域,需要进行持续进行相关主播的招募。”
在张毅看来,此次《规范》的下发,意味着有从业资质的主播将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方向。“相关整治或许在短期内对平台造成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对行业生态起到明显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规范》的出台对平台来说,降低了相关审核风险,更利于内容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这样的资质要求,原先主播行业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够、鱼龙混杂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变,具有资质、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士更容易脱颖而出,对平台和观众而言,也是双赢。”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的直播内容,应该设定一定准入门槛,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可以直接列入“黑名单”。
他认为,针对直播电商领域而言,将主播带货行为与主播的执业资质和后续发展挂钩,可以一定程序上解决直播电商领域的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问题,让带货主播在选品时履行充分的审核义务,在推荐后按规纳税,能够有效规范直播带货野蛮生长的乱象,促进主播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传喜马拉雅暂停赴港IPO 知情人士:上市计划正常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