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小鹏汽车再度发布声明称与苹果案件无关联
据CNBC报道,当地时间8月22日,苹果前员工张晓浪(Xiaolang Zhang)在美国圣何塞(San Jose)联邦法院认罪,此前张晓浪被指控在跳槽小鹏汽车前窃取了苹果汽车部门的商业机密文件。



图片来源:CNBC报道截图

报道中称,张晓浪曾在苹果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计算团队工作,该团队负责传感器电路板的设计和测试,而电路设计原理图是电子工业中最有价值的商业机密之一。

报道援引起诉书内容称,苹果公司经调查发现,张晓浪从公司数据库中下载了文件和信息,其中包含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电路板的工程原理图和苹果原型车和相关要求的参考手册和PDF文件,苹果公司的闭路摄像头甚至拍到他进入实验室并拆除了相关硬件。后来经确认,这些硬件包含数块电路板和一台Linux服务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2018年7月,张晓浪在圣何塞(San Jose)机场被逮捕,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检察官办公室的指控文件,张晓浪自2015年起为苹果公司工作,在离开苹果公司前的职位是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团队的硬件工程师。

据8月22日的法庭文件,张晓浪的认罪协议目前仍处于封存状态。上述报道中称,在承认盗取商业机密的重罪指控后,张晓浪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和25万美元(约 171 万元人民币)的罚款。此案的审判定于今年11月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报道中还提到,张晓浪向苹果公司递交辞呈时称其计划回国照顾母亲并为小鹏汽车工作。

但实际上,小鹏汽车早在2018年7月便对此事作出声明,称小鹏汽车关注到外媒报道苹果前雇员张晓浪因窃取商业机密罪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并被起诉的新闻。在此之前,小鹏汽车并不了解此事,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此事。小鹏汽车会保持对事的关注和配合,并努力做相关配合工作。感谢大家的关注和理解。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在上述声明中表示:“小鹏汽车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始终将合规作为全体员工的基本准则。张晓浪在5月初入职当天签署了知识产权合规文件,没有记录显示他向小鹏汽车上报任何敏感和违规的情况。我们于6月27日获悉美国当地相关部门对张晓浪的调查,并按照规定封存了张晓浪的电脑和办公用品。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关于此事的相关调查,并遵循当地相关部门的处理办法。”

有观点认为,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苹果公司为了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张晓浪只要有被其认定的不良行为就会被调查,与他去哪工作无关。而此案的审理过程中,小鹏汽车并未被调查,也表明此案件实际是苹果公司和离职员工个人之间的纠纷,与小鹏汽车无关。只能说小鹏汽车在创业早期阶段,对入职员工背调不足而“遇人不淑”。此外,从小鹏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线也与其他企业不同,全栈自研的路线较为清晰。反观苹果汽车,目前仍未有“可值得借鉴”的细节和进展。

而小鹏汽车的最新声明也印证了上述说法。2022年8月23日,小鹏汽车再度发布声明称:“我们今日从媒体上获悉前苹果员工张小浪涉嫌窃取苹果商业秘密案件的最新进展。案件至今已经四年多,小鹏汽车并不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也未介入美国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后续调查,我们与苹果公司之间也没有相关的争议,与该案件也无任何关联。小鹏汽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小鹏汽车是中国自动辅助驾驶的领军企业,会继续坚持全栈自研的路线。感谢各位对事实的理解和支持!”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小鹏汽车

事实上,自2014年有消息称苹果CEO库克批准了名为泰坦(Project Titan)的电动汽车项目以来,苹果在其飘渺的“造车梦”中已经探索了八年。虽然有关苹果造车的新闻不断,也有断断续续的车辆演示新闻,但苹果却几乎没有公布有关汽车的具体进展。

对于苹果造车之事,知名汽车技术领域专家Doug Newcomb曾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凭借近2.4万亿美元的市值和超过2000亿美元的现金,苹果拥有对汽车老牌企业发起挑战的资源,甚至可以与特斯拉展开较量。而且,苹果在自动驾驶、电力系统、车载系统和车身结构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因此,在资金、技术储备方面,苹果在造车上存在一定优势。

“汽车行业拥有复杂的供应链,成本极高但利润率较低,产品还需要企业数十年的零件和服务支持,且面临的几乎是所有行业中最繁重的监管,(苹果)要进入这样一个领域将面临非常多的困难。”Doug Newcomb同时写道。

国泰君安方面也认为,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向智能网联化趋势发展,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基因积淀使其参与跨界造车具备一定天然优势。不过,考虑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尚未到来,未来的汽车用户运营以及可能的用户社区建设会走向何方,科技巨头的经验积累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尚有待观察。







我们要的是手机的延伸(AR),还是取代手机的新空间(VR)?

“元宇宙的入口到底是什么?”
“元宇宙”似乎触手可及,“元宇宙”也似乎遥不可及。一千人眼里也许有一千个“元宇宙”,但毫无疑问的,下一代互联网真的要来了。那么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什么样的技术会占领市场的先机,先分得一块“蛋糕”,赢得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你是科学家,那么请从事AR行业;如果你立志于做一款好产品,要么可以选择VR行业。”鲲游光电总经理林涛说。

“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VR相关的生态,因为我们需要的元宇宙,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而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数字空间。”小派科技CEO 任攀说。

等一下,两位创始人到底在辩论什么?

不管是美国大选,还是大学辩论社,其实辩论的方式是能让我们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促进彼此立场健康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

特别是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每次开IC会,都是一次内部辩论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创始人们做出的每一次战略选择,也都是他们进行多次自我辩论的结果。

由此,昆仲资本孵化并推出了《创投变辩辨》节目,希望通过辩论的方式,把企业家和投资人们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展示给大家,引出创投圈对热门话题的真实看法。

“元宇宙的入口到底是什么?”是我们第一期话题。在本期节目中,作为AR方代表的鲲游光电总经理林涛和作为VR方代表小派科技CEO任攀对如下五个问题进行了辩论:

一、 AR和VR,谁是元宇宙的入口?

二、 放眼当下,AR和VR,谁能先取代手机?

三、 互联网大厂现在都在布局的是VR,还是AR?

四、 AR/VR 现在面临的技术瓶颈到什么时候能分别解决?

五、 作为年轻人,我现在该去VR行业就业,还是去AR行业就业?

1 AR和VR,谁是元宇宙的入口?
林涛:在立论之前,我需要澄清几个概念。AR和VR,AR技术和VR技术,甚至AR设备和VR设备,都不是一个概念。在我看来,AR和VR的发展,短期来看是技术问题,中期来看是场景问题,长期来看则是哲学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说,短期看AR的难点比VR更多,发展稍慢;但从场景层面来看,AR是对场景的融合,它会成为一个日常的便携性很强的设备,更像是手机的延续;长期来看,AR和VR则会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是个哲学问题。

任攀:我会有点不同的看法,您说AR是手机的延伸,但是手机又是谁的延伸呢?我们现在用的智能手机并不是一个更强大的诺基亚。实际上,人类更可能放下手机,并迁移到VR头显中,因为虚拟现实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数字空间。此外,从内容生态来说,AR目前都还没有什么内容,而VR已经有了成熟的游戏生态、办公应用等。另外,从Garterner曲线来看,VR也将比AR更早一步成熟。

其次,为什么我们需要元宇宙?我的观点是,元宇宙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带来幸福感。在现实世界当中,真正拥有幸福的人只是一部分,是健康的、正值壮年的人,他们是现实的主宰。大多数的人并不幸福,而元宇宙正能够帮大多数人实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的幸福感,有机会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进入这样一个元宇宙的入口,首先得是具备沉浸感的VR设备。

2 放眼当下,AR和VR谁能先取代手机?
林涛:其实,手机跟元宇宙并没有直接关系……

手机是一个长期的赛道。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上大学用的还是诺基亚,现在看来,那个时代的手机很土,但是土不代表它不是一个好产品。多年后有了iPhone一代,依然很土,直到现在出到了iPhone14,经历了有近20年的周期。我想AR的发展历程也会类似。如果长期来看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电子设备,它必然会经历从土到潮的这样一个阶段。至少我认为未来两到三年会出现一个“诺基亚版”的AR设备,五年会有个“iPhone一代版”的AR设备,可能十五年左右会有个占领统治地位的终端设备。

任攀:其实大家混淆了一个概念,好像取代手机的就一定是一个可以便携的设备。AR可能是手机的延伸,但VR终将取代手机。

平台级硬件都得经历从应用落地到性能稳定,再到小型化、移动化的过程。而AR的发展一开始就要解决小型化的问题,不得不面临算力不足,续航短的困难,限制了功能和应用,很难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强大的应用生态。

比如电脑就是从台式电脑,发展到笔记本电脑,再到平板电脑的过程,跟软件应用生态一起成长。要知道手机最主要的功能不仅是便携,而是应用啊,也就打电话、短信、视频、游戏的这些应用。对比AR,VR设备现在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开始建立起一个软件应用生态,那么未来就有机会去解决小型化的问题,这就一个时间问题。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柔性屏的普及,技术问题都不会是问题。而AR除了便携,目前还看不到什么使用场景和应用,这对消费者来说难道不是伪需求吗?

3 互联网大厂现在都在布局的是VR,还是AR?
任攀: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在做VR。Meta一早就收购了Oculus,字节用90亿高价买了Pico,这都是在抢占VR入口。那现在谁在做AR呢?基本上都是手机厂商。手机商希望能把成功经验再复制一遍,所以把AR当做手机的延伸来做。但是纯互联网公司看的并不只是什么设备的延伸,而是如何利用VR技术对整个商业模式重新构建。

林涛:其实你会发现,有钱的公司,它两个都会做;如果不是很有钱的公司,它一般会先做VR。

4 AR/VR 现在面临的技术瓶颈到什么时候能分别解决?
林涛:至少从我行业里的观察来看,AR的技术是比我想象的发展的要快的。未来12-18个月会诞生一款消费级的彩色的AR设备。

任攀:现在VR头显还有一个眩晕的问题,也就是运动帧的问题需要解决。你之所以会感到晕,因为计算机渲染会有延迟,打个比方,本来你头一转,你马上就可以看到一个画面,但是现在需要一点点延迟才能看到画面,这就会让你觉得有点晕。这个延迟呢,在2018年之前是40毫秒,现在差不多能做到15毫秒,所以你现在不管是用我们的设备,还是Oculus的quest 2,眩晕感都会好很多。另外还有的人会觉得带着头显不舒服,其实更多是内容制作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好内容、标准化的内容出现,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被解决。

5 年轻人,该去VR行业还是AR行业就业?
任攀:那当然是来VR公司。不管是不是元宇宙,但是VR所构建的这个新的数字空间,一定代表着未来。小派的用户大多是硬核玩家,我们用户使用VR头显的时间平均下来一周能有20个小时。这就有点像,只有身处大航海时代我们发现了新大陆,不断创造新财富一样,只有在这片新的数字大陆上,年轻人才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如果我们现在还是寄希望于AR的话,那只是当前生活场景和应用的拷贝,而大厂早已掌握着入口,那么新的商业机会又在哪里呢?

林涛:在我看来,如果你是科学家或者工程师的话,你应该来做AR,因为AR还有很多底层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果你是产品经理的话,你应该去从事VR,因为VR需要把产品形态打磨的更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昆仲资本”(ID:kinzon_capital),作者:昆仲资本,36氪经授权发布。



苹果前员工承认跳槽小鹏前窃取机密,小鹏汽车官方发声:与苹果案件无关联